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
0

普惠金融终极目标就是全社会共同富裕

发布时间:2021-08-23 09:07:08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报网

□顾雷

8月17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,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,也不是整齐划一的“平均主义”,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分阶段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。这不仅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大同和经济繁荣目标的战略举措,更是普惠金融大有可为、未来可期的历史机遇。作为我国金融领域一支重要力量,普惠金融必须闻令即动、主动作为,坚定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方阵,为百姓求利益谋幸福,共建未来同享富裕的大同社会。

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,缩小贫富差距。从本质上讲,贫富差别不仅是经济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。2020年,普惠金融已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消除了绝对贫困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,最大限度帮助社会减少“二八定律”,不断做大社会“财富蛋糕”,不仅有效提振实体经济低迷的运行状态,更为社会低收入群体提供可得、及时和可负担的金融服务,让社会“财富蛋糕”逐渐切到贫困人群手中,合理分配“财富蛋糕”。

当然,相对贫困、文化贫困、精神贫困在今天依然存在,普惠金融未来将继续砥砺前行,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、可得性和满意度,推广免担保、纯信用、低门槛的小额普惠数字贷款服务,让全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过上体面生活,进一步缩小社会贫富差别。普惠金融未来将继续栉风沐雨,不断提供信贷资金、科技服务联动支撑,实现个体农户生产经营数字化、小微企业信贷审核网络化、城镇乡村事务管理线上化,积极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,让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户能够持久生产经营,在新时代过上充满希望的新生活。在2035年前,普惠金融要让越来越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可得的金融服务,实现个人财富普遍增加、家庭生活广泛幸福、社会财富全面繁荣的美好目标。

普惠金融的作用就是帮扶落后地区的人群,同步提升社会财富整合能力。借鉴先进经验,向富裕起来的人们学习,将普惠金融与社会财富嫁接起来,融合到社会经济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,实现政府、普惠金融机构和个人三方共赢格局,缩小贫富差别,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,成为推动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。

近十年来,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、国有金融机构、互金平台以及互联网机构一直致力于在落后贫困地区建立“普惠金融互助服务点”,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纾解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资金短缺问题,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、互帮互济的能力,帮助贫困户改变观念,在开展教育培训、增进个人福利、寻找就业机会方面积极探索,加强对民生领域的精准服务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,让更多社会普罗百姓共享互联网时代数字红利。

普惠金融的终极目标就是消灭社会贫富差别,最终实现全体社会的共同富裕。共同富裕,绝不是新潮“大锅饭”。今天,我们说起共同富裕,最直观的就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,促进就业,完善社保,优化收入,合理分配财富,尤其是提高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,这正是普惠金融最根本的宗旨。普惠金融提倡共同富裕,不是整起划一的“平均主义”,也不是依靠不断加重个人税收负担、过多承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实现,更不是少数富裕人群的“特权主义”,是通过国家优惠财政税收政策、信贷利率下调、金融资金供给,聚焦实体所需;是依托互金平台资源、金融产品创新,推动融资畅通,着力解决实体经济与信贷资金的不平衡问题,让资本充分涌流到农户、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营领域,突出支持融资畅通工程迭代升级,直纾融资痛点堵点,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和传统制造行业融资质效,提倡社会影响力投资,鼓励开展对整体环境、社会稳定和公司治理(ESG)有益的资助行为,让更多企业和个人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
普惠金融还将运用数字化产品和科技创新能力,以“技术+资金”双驱动形成放大效应,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,覆盖更广和更深的攻坚领域,配合政府部门,联动社会力量,担当“助推器”使命,在乡村振兴、低收入人群增收、基层医疗体系完善、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发力,放大科技向善的杠杆效应。

我们相信,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、民间资本着眼于基础科学、碳中和、教育创新、食物、能源、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领域的前瞻性探索,发挥“三次分配”的主观能动性,让已经富裕起来的人们和高收入群体,用慈善捐赠事业分流巨额财富到社会低收入群体,用社会公益事业带动低收入增收、促进乡村经济增效,用“先富带动后富”模式补齐社会低收入短板,总体上增加社会财富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,让最大多数社会群体走上劳动致富、勤劳致富道路,最大限度助力全社会共同富裕,并提升富裕人群和高收入群体的社会形象。

(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)


普惠金融终极目标就是全社会共同富裕

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报网  时间:2021-08-23

□顾雷

8月17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,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,也不是整齐划一的“平均主义”,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分阶段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。这不仅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大同和经济繁荣目标的战略举措,更是普惠金融大有可为、未来可期的历史机遇。作为我国金融领域一支重要力量,普惠金融必须闻令即动、主动作为,坚定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方阵,为百姓求利益谋幸福,共建未来同享富裕的大同社会。

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,缩小贫富差距。从本质上讲,贫富差别不仅是经济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。2020年,普惠金融已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消除了绝对贫困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,最大限度帮助社会减少“二八定律”,不断做大社会“财富蛋糕”,不仅有效提振实体经济低迷的运行状态,更为社会低收入群体提供可得、及时和可负担的金融服务,让社会“财富蛋糕”逐渐切到贫困人群手中,合理分配“财富蛋糕”。

当然,相对贫困、文化贫困、精神贫困在今天依然存在,普惠金融未来将继续砥砺前行,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、可得性和满意度,推广免担保、纯信用、低门槛的小额普惠数字贷款服务,让全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过上体面生活,进一步缩小社会贫富差别。普惠金融未来将继续栉风沐雨,不断提供信贷资金、科技服务联动支撑,实现个体农户生产经营数字化、小微企业信贷审核网络化、城镇乡村事务管理线上化,积极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,让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户能够持久生产经营,在新时代过上充满希望的新生活。在2035年前,普惠金融要让越来越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可得的金融服务,实现个人财富普遍增加、家庭生活广泛幸福、社会财富全面繁荣的美好目标。

普惠金融的作用就是帮扶落后地区的人群,同步提升社会财富整合能力。借鉴先进经验,向富裕起来的人们学习,将普惠金融与社会财富嫁接起来,融合到社会经济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,实现政府、普惠金融机构和个人三方共赢格局,缩小贫富差别,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,成为推动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。

近十年来,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、国有金融机构、互金平台以及互联网机构一直致力于在落后贫困地区建立“普惠金融互助服务点”,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纾解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资金短缺问题,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、互帮互济的能力,帮助贫困户改变观念,在开展教育培训、增进个人福利、寻找就业机会方面积极探索,加强对民生领域的精准服务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,让更多社会普罗百姓共享互联网时代数字红利。

普惠金融的终极目标就是消灭社会贫富差别,最终实现全体社会的共同富裕。共同富裕,绝不是新潮“大锅饭”。今天,我们说起共同富裕,最直观的就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,促进就业,完善社保,优化收入,合理分配财富,尤其是提高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,这正是普惠金融最根本的宗旨。普惠金融提倡共同富裕,不是整起划一的“平均主义”,也不是依靠不断加重个人税收负担、过多承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实现,更不是少数富裕人群的“特权主义”,是通过国家优惠财政税收政策、信贷利率下调、金融资金供给,聚焦实体所需;是依托互金平台资源、金融产品创新,推动融资畅通,着力解决实体经济与信贷资金的不平衡问题,让资本充分涌流到农户、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营领域,突出支持融资畅通工程迭代升级,直纾融资痛点堵点,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和传统制造行业融资质效,提倡社会影响力投资,鼓励开展对整体环境、社会稳定和公司治理(ESG)有益的资助行为,让更多企业和个人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
普惠金融还将运用数字化产品和科技创新能力,以“技术+资金”双驱动形成放大效应,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,覆盖更广和更深的攻坚领域,配合政府部门,联动社会力量,担当“助推器”使命,在乡村振兴、低收入人群增收、基层医疗体系完善、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发力,放大科技向善的杠杆效应。

我们相信,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、民间资本着眼于基础科学、碳中和、教育创新、食物、能源、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领域的前瞻性探索,发挥“三次分配”的主观能动性,让已经富裕起来的人们和高收入群体,用慈善捐赠事业分流巨额财富到社会低收入群体,用社会公益事业带动低收入增收、促进乡村经济增效,用“先富带动后富”模式补齐社会低收入短板,总体上增加社会财富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,让最大多数社会群体走上劳动致富、勤劳致富道路,最大限度助力全社会共同富裕,并提升富裕人群和高收入群体的社会形象。

(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)

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© 2000-2019
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